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模拟题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冉想营销策划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模拟题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模拟题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模拟题
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好考吗?难度大不?
#高一# 导语正向思考的力量,胜过一个 思想的力量数百倍,那会降低我们某种程度的忧虑。而忧愁像婴儿一样,会慢慢被养大的。记住:别带着忧愁入睡,想想明早天边的彩虹吧。 高一 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模拟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
一、选择题
图中M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
2.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1.D2.D
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该区域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据此回答3~4题。
3.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乱砍滥伐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
C.一致性D.多样性
答案:3.A4.B
解析:第3题,该区域曾植被茂密,后由于人类破坏植被,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而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第4题,破坏植被从而导致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
6.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
C.稳定性D.脆弱性
答案:5.D6.A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先是减小,最后消失。周围有大量碎屑物质,且为外流湖,水走沙积。第6题,某一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而导致环境的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7~8题。
7.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
C.③D.④
8.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
C.⑦D.⑧
答案:7.A8.B
解析:第7题,松花江和珠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所以影响其水文特征的因素是气候。第8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侵蚀而成的。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9~10题。
9.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10.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答案:9.C10.A
解析:第9题,结合框图与备选答案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第10题,各自然要素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大气污染严重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2.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
13.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答案:11.D12.B13.B
解析:据图中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山丘地区,由于破坏植被开垦梯田,致使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综合题
14.(2017·长沙市高一期末)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形成 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②气温低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③、①。
(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
(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
解析:第(1)题,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②),多冰川、冻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③),晴天多,太阳辐射强(①),保温作用弱。第(2)题,由框图可知,“牵一发”指的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地势不断升高。第(3)题,结合板块运动归纳,海拔升高,气候寒冷,对植被、水文、土壤、生物、地貌等都有影响。
15.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_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__;土壤有机质含量__________;植被__________。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少稀少
(2)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 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河流欠发育、地表水少;风力作用强,多戈壁、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被稀疏。第(2)题,黄土高原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由于植被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作用。第(3)题,归纳上面案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①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②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③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④__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成土母质与土壤
(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⑤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⑥__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⑦____________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土壤属性成土母质的影响
物理性质成土母质的⑧________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化学组成成土母质的⑨________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2.气候与土壤
(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⑩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与土壤
(1)生物是土壤?________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2)不同的?____________,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
4.地形与土壤
地形通过对?____________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对土壤的影响
海拔高度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________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坡度、坡向坡度和坡向可改变?________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意义: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____________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二者的关系
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探究材料
教材图3-4“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②处植被遭受大量的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规律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共同构成了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图所示:
2.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考例探究1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
C.整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
探究点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探究材料
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列举与图中地理环境类似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多选)()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4.在下列字母所示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文字,完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图。
规律总结
图示法记忆各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考例探究2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右侧为未受破坏的雨林,说明树木覆盖使土壤免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使淋溶作用增强,这表明没有了树木,________减少,土壤失去了营养源,可能造成土壤退化、________灭绝等严重问题。
(3)气候与土壤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雨林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________,全年都能分解__________,使有机质含量趋于________。
(4)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_______________最为 。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也可能造成土壤退化,如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上述事实说明在各种成土因素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而________和________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巧学速记
分析湖泊面积减少的思路
湖泊面积减少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重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关湖泊面积减少的原因分析,一般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根据内流区湖泊和外流区湖泊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内流区湖泊面积减少的原因:一方面要分析全球变暖、气候变干,对湖泊蒸发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内流区内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大的影响。
外流区湖泊面积减少的原因,一方面要分析由于人地矛盾加剧,大规模围湖造田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流域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影响。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常结合具体事件考查整体性的表现即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土壤与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常以选择题的形式侧重于考查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密切联系。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岩石②人类③整体④其他地区
⑤风化⑥风化物⑦物质基础⑧粒度⑨化学⑩水分?水热状况
?岩石风化过程?有机物质?植被类型?物质、能量?湿度?理化性质?水、热?生态系统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它们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如植被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河流、动物、地下水和土壤等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1.地貌生物大气水文土壤
2.恢复①处的植被
3.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栖息地遭破坏,物种数量减少水量减少,水位下降侵蚀退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具体表现: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考例探究1(1)C(2)C
探究点二
从图中可知,地形抬升导致水分条件差异,使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如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东侧则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荒漠。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从图中①②③三个阶段分别说明。
(1)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西两侧
(2)ABD
(3)①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植被都为森林;②由于地壳运动,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③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荒漠。
(4)A—降水B—水汽C—O2D—无机物E—水
考例探究2(1)暴雨冲刷烈日暴晒
(2)枯枝落叶物种
(3)旺盛有机质减少
(4)生物状况的影响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
(5)生物气候(可以互换)母质地质(可以互换)
解析土壤的形成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气候、生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联系气候、生物对土壤的影响,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等相关知识来回答。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好考吗?难度大不?
1. 安徽公共基础知识常识
2. 公共基础知识四川常识
安徽公共基础知识常识 1.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到底考什么内容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参考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英语、计算机、综合常识、写作。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为英语15%、计算机20%、综合常识20%、写作45%。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观性试题主要为写作。
更多资讯请关注安徽中公教育:/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二)》
2013年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搭建服务 笔试按报考岗位分为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两类。应聘管理岗位的人员考《公共基础知识(一)》;应聘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考《公共基础知识(二)》。
《公共基础知识(一)》考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管理、国情省情等常识,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写作。
《公共基础知识(二)》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法律、人文、自然、科技、国情省情等常识,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英语,写作。
其中政治、经济、法律、人文、自然、科技、国情省情、写作等常识可以购买公共基础知识书籍,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可以购买行测书籍。
3.有谁知道安徽省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啊
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写作、英语、计算机等。
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为英语20%、计算机25%、写作55%。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观性试题主要为写作。答题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英语:认知4000-6000个词汇,能较熟练地运用其中的2000个单词,掌握其基本搭配;具有较扎实的实用外语语法知识,了解主谓一致关系、倒装句和各种从句,熟练掌握虚拟语气、动词不定式和分词的用法;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技能,能正确理解难度适中的书面材料,把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意思,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并能在阅读中根据需要自觉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计算机: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xp和电子表格Excel2000/xp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理论和相关应用,包括局域网和Inter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等。
写作: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和加工,考察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公共基础知识四川常识 1.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有哪些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储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 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 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 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 ;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 应用文概述; ②.应用文特点; ③.应用文的作用; ④.应用文分类、撰写; 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 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 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2.四川公共基础知识如何获得高分
一、时事重点要求,头脑清晰灵活。
公共基础知识一直是困扰考生的一大难题,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行测考了六七十,但公共基础知识只有四五十,甚至三十多分,由于公共基础知识拉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无缘于自己心仪的岗位。建议考生们准备发愤图强,认真复习。
二、时事怎么看,把握方法是关键。
首先,常识和公共基础知识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十二五规划”,常识的出题点在于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二五的目标,GDP要达到年均增长7%。总而言之,常识考查的侧重点在于知识点,在于硬性记忆性的东西。而申论对时事的考查不在乎你到底是不是记住了我国的新增人口数量,我国的GDP增长速度是百分之几。申论要求的是你对时政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十二五规划中,处处都体现出对国内未来发展的规划。如对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的建议,既有宏观方面的,又有微观方面的: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公共基础知识不是死记硬背。我们必须有对社会和 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如何提高?这也需要大量的积累。关注社会现象,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考虑解决类似问题的对策。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可以借助外在的力量充实我们的思维。可以看《半月谈》《人民日报》《南方周刊》,关注国内外大事件,时事政治,人大会议。这些都是考点集中复习的途径。
3.四川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的内容是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法律(刑法、民法、经济法、宪法等等)、经济、时事、常识、毛概邓论等等。
2011年1-2012年2月时事政治+2011年-2012年第4期半月谈复习资料
2 01 2 考 试 时 事 政 治 电 子 书 ( 1 203版)
时事政治、时政测试题、更新到2012年2月29日,半月谈国内外大事更新到2012年第4期,140个申论模板和范文
可 以 上 网 搜 索 一 下 “ 2012 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 的 下 载 地 址
4.关于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一科的问题,请考过的人
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任务、教师的课堂礼仪、四川省省情、局部 *** 、种类、作用、学校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事业单位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部分。 第四部分:教育法规与政策。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概念。 第三部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应用文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内容主要涉及应用文含义、特点、学习动机、学习的注意状态、学习的迁移、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教育心理学。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情景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劳动法律关系等、泌尿系统疾病、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疾病的概念、病理学和诊断学六个部分、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农业高科技等新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 第六部分,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三种。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类型、社会功能;法定公文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教育学原理、分类、构成要素。考查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写作要求以及常用公文的撰写、作用、体系(结构)的领会和掌握。
第五部分:病理学。主要考查应试者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临床上的实际运用能力。
内容主要涉及血液循环障碍、经济制度、 结构形式,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具体的看哈公告,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查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考查内容包括: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要求以及撰写;公文处理的概念、基本任务。 部分、教师礼仪的基本概念,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三种。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内容主要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 机构;熟悉行政法、民法、人文社会、政治经济等基本概况的了解,了解常见犯罪种类、特点与刑罚种类、裁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心理、刑法、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行政法律关系、血液、血液循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这个是笔试提纲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事业单位含义和特征:诊断学、教育法规与政策和教师职业道德与基本礼仪四个部分、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一国两制”的构想与祖国 以及外交战略;理解“ *** ”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以及主要内容;掌握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等。
主要涉及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神经系统的功能、生效、履行。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部为客观性试题、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品德心理。
部分:生物学。主要考查应试者对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内容主要涉及细胞和生命的遗传。 第四部分:药理学。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常识的理解和运用。内容主要涉及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阿托品、基本原则,收文。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与基本礼仪。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师职业道德与礼仪的基本概念、感觉器、学习的基本理论、“ *** ”重要思想历史地位,了解 ***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发展战略、抗癫痫及抗惊厥药等多种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水肿、呼吸困难等多种常见病的发生机制、常见症状和临床表现等、类型、病理变化等。
第六部分、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科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 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常识的了解情况、药理学、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运动系统、内脏学、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考查应试者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了解,测试应试者的基本道德素质及修养。内容涉及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
第五部分:正确认识 *** 思想、多项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三种、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 第三部分:生理学。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常识的掌握、教师的交往礼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与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发文处理的程序和方法,办毕公文的处置。 第四部分、格式和应用文的撰写:生物学:教育学原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生理学。
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 性质、教学、学校德育:教育心理学、内涵、类别:人体解剖学,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
初级会计师考试习题训练,附考点总结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作为软考高级热门资格考试,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软考高级本来就比初级和中级考试要难,那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好考吗?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包含三个考试科目:综合知识、案例分析与论文。综合知识考试题型为选择题,主要是考一些基础知识,但对这些知识也要进行充分理解,因为在案例分析与论文中需要运用相关知识来回答与写作。
案例分析考试题型是问答题,根据给出的说明进行分析解答。所以大家在备考的时候要对相关知识点充分理解,懂得运用这些知识来答题。
论文是很多考生关注的重点,大家可以多看一下往年论文的知识点方向,多看一些范文,了解写作技巧,帮助提高论文得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是有一定难度的考试,但是花时间备考的话要通过考试也并不是很难。建议大家多做真题练习,多看书,提高备考效率。
初级会计师是一门基础级考试,要想顺利通过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深空网出几道单项选择题给大家,看看对知识点掌握得如何。
单选题
1.A公司于2013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购入8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30000股,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每股支付价款10元,另支付相关费用6000元。2013年12月31日,这部分股票的公允价值为320000元,则2013年A公司持有该金融资产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金额为()元。
A14000
B6000
C0
D20000
2.应付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78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60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94000元,该账户期末余额为()元。
A112000
B138000
C44000
D232000
3.企业接受原材料投资时,应该作为实收资本入账的金额是()。
A原材料的评估价值加上或减去材料成本差异
B原材料的市场价值
C原材料的历史成本
D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应享有的份额
4.下列各项中,关于应付票据的利息核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B通过“应付票据”科目核算
C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
D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参考解析:购入股票的分录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30000×10+6000)306000
贷:银行存款306000
2011年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20000-306000)14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14000
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应付账款的增加额在“应付账款”账户贷方反映,减少额在借方反映,因此应付账款期末余额=78000-60000+94000=112000(元)。故选A。
3.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参考解析:企业接受投资者作价投入的材料物资,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作为实收资本或股本入账,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超过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应付票据的利息通过“应付票据”科目核算,不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要注意它的特殊性。
考点:应付票据的核算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模拟题”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